网上把这套书归类为儿童科普读物
但其实《昆虫记》
罗大冈先生在《昆虫记》序言曾谈到:
《昆虫记》之所以受读者广泛欢迎
主要由于它有两大特点:
正是他这样像哲学家一般地去思考
像艺术家一般地去观察
像诗人一般地去感受和表达
才写出了文学性与科学性高度融合的伟大作品
向法布尔先生致敬!
我从适读年龄,故事译文,图文排版,印刷纸张、阅读舒适度等各方面综合考虑,选出以下几个版详细说,避免大家掉坑。
这应该是我最爱的版本了,日本文学大师小林清之介优美清新的讲述,配上松冈达英等生态画家逼真的绘画,怎么看怎么完美。
一共选了12种常见的昆虫,分12册细细讲来,每册讲述方式都稍有不同。
有的从常识出发,比如《音乐演奏家蟋蟀》,蟋蟀会唱歌大家都知道,那到底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?这书可以一探究竟。
有的从观察出发,比如《泡泡里的住户沫蝉》,春天的蔷薇枝上,怎么粘了一团白泡泡,几天都不消失?怎么回事?
还有的从打破童话出发,《歌唱夏天的精灵蝉》一开始就说,《伊索寓言》里有个蝉和蚂蚁过冬的故事不真实,因为蝉是夏天才有的。
不管怎么引入,作者都在尽可能让孩子感兴趣,好理解,而且语言还极其生动活泼。
就拿讲屎壳郎的来读下,就知道小林清之介的词汇用的多生动有趣:
这只金龟子想把粪球运到自己喜欢的地方,舒舒服服的享用一顿美餐。
语言就像一个真实的人在陪我们观察屎壳郎一样,一举一动尽收眼底。
语言上如此用心,画风当然也不落俗套,果然是“最美法布尔”。色彩清新,每一个视角构图都仔细考量,完全不会让人害怕恶心。
连虫子最微妙的变化,也不厌其烦多画几幅图,生怕孩子们错过这些珍贵的瞬间。
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编排,开本大,字体也较大,图文配合恰到好处,不会拥挤。
每本书后还专门设计了昆虫实验,包括真实的昆虫介绍,法布尔当年是怎么做观察的,读者又可以在生活中怎么做,寓教于乐,一目了然。
文:(日)小林清之介
图:(日)高桥清
出版社:中国人口出版社
这版也是小林清之介的作品,它延续了《最美法布尔》的语言风格,还是那么亲切有趣。
但因为是桥梁书,在内容和编排形式上做了很大的改动。
首先说内容,一共10册,选了最典型的10种昆虫,分章节详细讲述它们的习性,特长,生存和繁衍。章节安排合理
在科普的专业性上,因为小林清之介本来就专攻动物研究,在创作这套书时还特意多方查找资料,以便及时更新资讯。
比如这本《蝉的故事》,法布尔原著说“蝉大概要在地下生活四年”,而小林根据新的研究发现,蝉的潜伏期五六年时间居多,所以在文中有改正。
其次编排,字体非常大,孩子自主阅读不费眼,并且用的是8岁以下孩子常见的高频词。
在图片展示上,和很多桥梁书一样,彩页和黑白页交叠出现,彩图增加艺术观赏性,黑白页让孩子专注于文字,为过渡到文字书做准备。
在文字叙述上,小林清之介的语言亲切、趣味。就像一位老爷爷带着孩子,在美妙的大自然中观察那些可爱的小昆虫,不知不觉把孩子带入了昆虫的世界。比如《蜘蛛和步行虫的故事》里,狼蛛生产后,200多只小崽子竟然是爬到妈妈的背上生活,四五个月后才下地离开妈妈。除了自己的宝宝,还会有其它蛛宝宝爬到自己身上来,有时候蛛妈妈要背四五百只小蜘蛛......这里密集恐惧症慎看。
狼蛛的卵袋忽然破了。哇!
一群狼蛛小宝宝从破洞里钻了出来。
宝宝们当然不会发出“哇”的声音了。
不过看上去就像在这么叫一样。
大家兴高采烈地跳出来。
一共有两百多只。
大家不但没有散开,反而全聚到了一个地方——妈妈的后背上。
“大家都到妈妈背上来!”
好像有谁在发着号令一样。
小狼蛛们一齐爬到了妈妈的背上。
小狼蛛们就像小米粒儿一样,
可是,两百多只一下子全聚到一起,谁都吃不消啊。
狼蛛妈妈的后背就像穿了一件狼蛛外套一样。
小狼蛛并不在妈妈背上胡闹。
狼蛛妈妈也不会生气,既不嫌沉,也不嫌吵。
它背着这么多小狼蛛在洞底睡觉。
有时候还会在洞口晒太阳。
它还在洞外散步,捉虫吃。
总的来说值得推荐,唯一遗憾就是只有10种昆虫,完全不够看。
另外,这个年龄段,还有一套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、韩国高苏珊娜编著的《法布尔昆虫记 · 儿童彩图版》这套彩图版销量不错,还被列为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图书。
但它和法布尔原著实际相差非常大,与其说是科普书,不如说是昆虫故事更贴切。全套也10本,每本讲两种昆虫,作者要么从昆虫中选出个主角,围绕这个“主角”来讲故事。
这套书文风比较活泼夸张,主人公第一人称叙述自己的故事,由此也带有比较强烈的感情叙述。部分情节还挺搞笑。
整体画风属于夸张型的,昆虫不够精致,有些动作略夸张过度。
如果孩子喜欢听昆虫故事,这版可以尝试,如果更注重科普性和画面的美学价值,同类型的选择很多 。
文字版种类太多,和大人看的书区别不大,我买了号称“专为青少年设计”的6版来比,说实话有勇气看完全本的不多。
有些来头很大,名家推荐、教育部必读等,不买好像错过权威,实际拿到手也就那样吧,密密麻麻,很难坚持看完。
还有的是直接音译过来,汉化处理不自然,有很多专业名词和拗口的人名地名,云里雾里。
商务印书馆这本出乎我的意料,整体读下来,非常适合小学生学习和课外阅读的双重需求。
首先内容上,它比其他版本都要体系健全,从第一章介绍法布尔研究昆虫的起因。
到后面每章节挑一种昆虫来细讲,不仅有法布尔回忆自己观察昆虫的细节,还有法布尔和家人发生的囧事。
和其他版本的比较,它的语言精炼,简洁,一章节大概10页左右,该重点表达都涵盖在内。
不过需要提醒下的是,有些文字可能因为过于精炼,而削弱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。编排上,主要分导读、注释、成长启示和写作积累几个部分。
导读引起阅读兴趣,注释是直接标注在生字词的旁边,成长启示和写作积累很实用,对小学生来说是必需品。
如果没有看过文字版的《昆虫记》,这个版本比较适合二三年级开始看吧。
另一个值得推荐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的这本,它虽然是统编教材读物,但并不是空有名号,在文学性这块真的硬核。
类似《舌尖上的中国》解说稿,它是直接每章挑一个昆虫主角,先介绍背景,再介绍我(法布尔)是怎么观察,怎么思考的,最后通过实验得出结果。
我们以《蝉出地洞》这章举例,看它的语言表达是怎样的。
背景介绍:将近夏至时分,第一批蝉出现了。在人来人往,被太阳暴晒,被踩踏瓷实的一条条小路上,张开着一些能伸进大拇指、与地面持平的圆孔洞。
这就是蝉的幼虫从地下深处爬回地面来变成蝉的出洞口,除了耕耘过的田地外,几乎到处可见一些这样的洞。
观察思考:似乎一切都在证实,蝉洞是个等候室,是个气象观测站,幼虫长期待在里面,有时爬到地表下去探测外面的天气情况。
但是不好解释的是,挖出的浮土跑到哪里去了?一个洞平均得有两百立方里面的浮土,怎么全都不见踪影?
得出结论:再顺着这个思路往前观察一下,蝉洞的秘密就解开了。我把一只正在对其洞穴进行挖掘的幼虫给挖了出来,我运气真好,有个惊人的发现。
作者用这样散文式的语言,一层层给读者展示丰富的昆虫世界,既不枯燥,又自有逻辑,语词也不会很复杂,小学高年级完全能驾驭。
对于一些文字难以表达完整的画面,书中也有插图辅助理解。
不过这书也有阅读不畅的地方,很多昆虫的名字比较生僻,而书里并没有相应的拼音和注释,一个个查挺费时间的。
▌最后来个总结:
1、低幼版(3-5岁)可以选《最美的法布尔昆虫记》,图文俱佳,适合亲子阅读,尤其是亲切生动的语言,会让宝宝对昆虫产生兴趣,读完后还能参考实验实地观察。
2、5岁以上可以看桥梁书了,《法布尔昆虫记名家名绘》算是桥梁版里的首选,字大图多,内容比低幼版丰富,语词又不复杂,刚好适合幼小衔接到小学低年级。
3、8岁以上的文字版,没接触过的孩子可以先看商务印书馆的《昆虫记》,自主阅读难度不算大,对语文学习有切实有效的帮助。
如果对《昆虫记》本身内容比较熟悉,想在文学性和语言的熟练度上加强,可以看教育部统编的那本。
法布尔昆虫记的版本实在太多了,老实说,我也不能保证推荐给大家的就是全网最好的。只是在对比了不少版本后,把我看过的相对较好的给大家推荐。另外,今天的测评分享,纯推荐,暂无团购,你们自行去电商网入手哦。今天我们继续在巴厘岛瞎逛,昨天分享图片有读者留言,想看攻略。再看看后面几天玩的怎样啊,要是感觉很好 ,到时候会出攻略啊。这几天如果没有更新文章,也可以到微博@丹妈读童书 看我随时分享的旅行动态啊。
编辑助理:万琼